=DDD 很高兴我喜欢的作家发现了这篇我写的拙劣文章,很高兴她留言了,很高兴她知道在这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不知名不相识的读者这么热爱她的书。
其实,她算是我第一个喜欢上的本地作家。本地作家的书我看了不少,梁靖芬龚万辉黎紫书李永业etc,但论特别喜欢的,暂时只有她呗,另外还有一个我还蛮喜欢的作家,叫钟怡雯,但现在先不提她。
对我而言,禤素莱在我心目中的身份不只是作家这么简单。她还代表了,一种我对去实践自己想要的未来的勇气,一种随遇而安、凡事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
在看完了她写的书《随军翻译》后,我意犹未尽,上网去翻她刊登过的所有文章,但好像只找到了一、两篇,一篇是纪念游川的,写得非常精彩,另一篇是关于一个女孩和鸽子的散文。
说些读后感吧。其实我想提笔为这本书写感想了很久,但一直无法下笔,话说我最讨厌写阅读报告了,但这本书却让我有种想写读后感的感觉,但因为懒惰所以一直托到现在。然后事缘有一天我喜欢的作家都亲自留言了,我还有意思好再拖延吗赫赫。
禤素莱:随军翻译
这本书,我最喜欢的是第一章《军事机密》,她以活泼轻松有趣的笔调描写了军中的种种让人莞尔一笑的趣事,看得我很开心,这可是凡人如我刺探美国军中不为部分人知生活的第一手热辣辣情报啊。
第二章《游在墙上的鱼》和第三章《羊入狼群》,她随军扎营进入了中东国家,从第二章开始书本的内容就越显沉重,我一边看一边生气一边打抱不平一边无可奈何,情绪跟着她的遭遇和面对的大量文化冲击起伏不定,激动得很,怎么在这个文明的时代还会发生这么不文明没人性不道德的事情?!
因为她是唯一亚裔女翻译,而且是以伊斯兰信仰为主的国家(我国是也)的人民,所以比其他随行的翻译员遭到更多阿拉伯男性过度膨胀可笑可悲的大男人沙猪主义和长期被打压和被剥脱基本权益后导致性格和思想皆扭曲的阿拉伯女翻译的欺凌。但是,这些只是乌合之众,书本里面还是有提到几个受过高等教育、极有教养待人彬彬有礼讨人喜欢的文明阿拉伯人,好像任职将军一等贴身翻译幽默优秀的雨果,善良有趣的腊亚医生,和仗义直言的阿拉伯翻译管理莎拉。
在面对不讲理、莫名其妙的冲突时,她都一贯用同一种态度面对这些爱惹事生非的人:你不及我水平,我没必要跟你争论,以免降低自己的身份。所以,面对无中生有的争执时,她选择沉默,却被那些人看成懦弱。因为她的沉默,那些人都爱拿她找碴,觉得欺负她比欺负人高马大的欧美翻译容易多了。刚开始我真想不明白为什么她能够如此沉着冷静地面对这些荒谬的事情,但最后我了解了:漠视一个人的特意挑拨是对那个人极大的还击。他们就是故意要弄你生气,如果你不生气,目标达不成他们会觉得非常受挫。
来到书本接近尾声的后半部,一个叫乌姬的年轻女翻译跟她一起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在执行那项任务的期间,因为她们跟营里面的几个当地女翻译为了床位这件小事起了冲突(当然事端不是由她们挑起的),军方发现有人想对她们不利所以把她们转移到一个受高度保护的营地去。但最后在执行那项任务时,因为发生了一些小意外,在逃生时一片人荒马乱中乌姬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而不幸地被一些偏激的当地人(可能是跟她们有“床位纷争”的人的家属)认出并杀害了!看到这里,我真的为乌姬感到心痛和愤怒,她还来不及离开就得葬身在她讨厌的国家里。我一直在想,乌姬失踪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他们爽快不拖拉地下手,那可能是最好的死法;但万一,如果那些人不想让她死得干脆,又(性)虐待又残害让她活得苟延残喘痛不欲生…… 我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一个年轻无辜的生命上。
我本来就对阿拉伯国家的一些事情略有所闻,但就仅此而已,没有更深入的了解。透过高中的历史课本,我们学习到曾经辉煌不可一世的 Tamadun Islam,那些拥有优秀品格的统治者,如何造就一个曾经傲视天下的王朝。我还以为,古人的优秀虽然不会完整地传承下来,但至少会遗留榜样和警惕于后世。但透过这本书,我才发现,当初的辉煌以及造就这些辉煌的优秀品格和思想在大部分的阿拉伯子民身上已经不复存在。
就像书中那位对自己的文化极度了解并具有反思能力优秀的雨果说的:
『这已经是个停滞不前的文明,它虽然还没没落,可是就像一个不再学习的孩子,从此再也无法长大,或者放缓长大。它还眷恋着自身过往的辉煌,放不下曾经的体面,讲究别人对自己的礼数,却继续忽略对他人的礼数。极度的不自信表现出来,就成了极度的自大,再也容不下批评,还往往把自己的衰败被视为被迫害。以野蛮的手段打压他人文明之余,还以为是自身文明的胜利,看不见那是自身的倒退。』
只有当阿拉伯国家有更多像雨果、腊亚医生和莎拉这类的人物,才能拯救这个衰败退化的文明。
看完这本书,我要谢谢禤素莱给我上了一堂极富冲击的文化课。我感恩,自己能够出生并活在文明的国家里。并衷心期盼,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有更多的和平和爱,大家不分肤色和宗教和睦共处 :)。
借作者的一句话来作结尾:
『 安逸的人们不要轻易妄说渴望战争的洗涤。 』
我也很喜欢钟怡雯、梁靖芬和黎紫书。
ReplyDelete依旧,方路。
ReplyDelete哈哈,考完试后再向你借来看这本吧,说不定会在我的『喜爱马华作家』的 list 里有个榜位 :)
最近在雙星也看到了一部軍事的偶像劇叫《新兵日記》。
ReplyDelete裏面的內容也很逗趣,也開始對軍事有了興趣呢:)
我很仔细地看完了你的阅读心得,谢谢你的用心。书写阿拉伯人事迹时,曾经想过要不要一些调适,以让文章变得更“政治正确”一些,因为我也不愿意它形成对他人的偏见。可是几经修改,觉得那都不是真实的情绪或感受,所以还是如实保留了下来。当然,离开了那个充满压抑的环境后,一切豁然开朗,会觉得无比同情那个地方的女性,她们自身的局限性是环境与待遇造成的,她们有太多苦闷的地方,所以我不再介意、计较。也希望你看完书不要形成对阿拉伯人的偏见,那只是一小部分的人,在特殊的环境里,而已。;)
ReplyDelete阿拉伯文明有它非常灿烂的一面,虽然还是有点“过去式”,就抓紧那些好好欣赏。
关于乌姬,我也很想知道她遭遇了什么?可惜,那些高官丁点也不肯透露详情,我也不能无理地去追问“死状”来推测她遭遇过什么。或许这样也好,永远保留对她的美丽记忆。
SPM 快到了,要加油哦!祝你越来越接近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完成基本的教育,就可以好好选择自己人生的路要如何走了。祝福你!
--原书作者 ;)